“12987”里,藏着中国人对一碗好酒的执着
“12987”——这串看似简单的数字密码,实则是中国人对一碗好酒最深刻的执着。它不仅是酱酒酿造工艺的流程密码,更是一坛好酒从粮食到琼浆的时光契约,是千年酿酒智慧的凝练表达,更是中国人对“好东西要慢慢来”的生活哲学的坚守。
这一“1”年周期,是中国人对时间的敬畏。从重阳下沙到七次取酒,三百多个日夜里,酒醅在窖池中随四季更迭缓慢发酵,微生物在时光里悄然生长。这“1”年里没有捷径,只有对自然规律的遵循——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顺应天时的酿造节奏,让每一滴酒都浸透了岁月的耐心。
这一“2”次投料,是中国人对平衡的追求。 分批投入的高粱与小麦,在时间的长河里相互滋养,既奠定了酒体的筋骨,又调和了风味的层次。如同中国人讲究的“阴阳调和”,两次精准的投料比例,暗合了传统智慧里“过犹不及”的哲学,让酒体从源头便拥有和谐的基因。
这一“9”次蒸煮,是中国人对极致的打磨。高粱在蒸汽中反复蜕变,淀粉逐步转化,杂质渐渐剔除,每一次蒸煮都是对品质的提纯。九次,不是简单的重复,而是对“百炼成钢”的执着——唯有历经反复淬炼,方能成就醇厚基底。
这一“8”次发酵,是中国人对自然的对话。酒醅在窖池中与微生物共生共荣,窖泥中的古老菌群与人工智慧相互成就,生成数百种风味物质。八次,是微生物的狂欢,更是人与自然的协作,让酒体蕴含天地万物的灵气。 这一“7”次取酒,是中国人对完美的甄选。
七轮次酒各具风味——从初次的清冽到中段的醇厚,再到末次的焦香,每一轮次都是时光的馈赠。酿酒师以经验为尺,取其精华,调和平衡,最终成就一碗层次丰富、回味悠长的好酒。
“12987”里,藏着中国人对一碗好酒的执着:是“慢工出细活”的耐心,是“顺应天时”的智慧,是“精益求精”的匠心,更是“时光沉淀”的信仰。这串数字,不仅是一套工艺标准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——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好酒,从不是急功近利的产物,而是时间、技艺与匠心的交响曲。
当我们端起一杯遵循“12987”工艺酿造的酱酒,轻抿一口,那醇厚绵长的滋味里,喝到的不仅是粮食与微生物的转化,更是中国人对“一碗好酒”从未改变的执着与深情。